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系列评论⑤ | 从“大有可为”到“大有作为”

2025年10月17日

  资源循环利用大有可为,是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。中国资环作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成立的首家央企,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,有序拉开高质量展业兴业帷幕,紧紧围绕资源循环主责主业,履职尽责、埋头苦干,持续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党和国家高度重视,资环事业大有可为、中国资环大有作为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绿色循环低碳发展,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,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,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,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。”2024年8月印发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提出,“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,到2030年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,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45%左右”,循环经济迎来强有力的发展契机。一个产业、一个企业想要赢得主动、赢得优势、赢得未来,就必须敏锐发现机遇。抓住发展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,乘势而上,事业迎来大发展;抓不住发展机遇,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,逐渐落后,直至淘汰出局。中国资环从成立伊始,就深入理解把握党中央、国务院组建集团的战略意图,聚焦国家战略,加快做强做优做大,发挥行业龙头带动作用,更好发挥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,中央企业应该担起的科技创新、产业控制、安全支撑作用。

  资源安全重于泰山,资环事业大有可为、中国资环大有作为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抬头,全球产业链、供应链受到非经济因素严重冲击,“脱钩断链”风险在国际能源、关键矿产等领域不断凸显,致使海外关键矿产“回流”渠道不畅。同时,我国很多重要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长期偏高,铁矿石、钢材、铜、铝等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缺失,对我国资源安全造成较大挑战。发展循环经济,可有效回收利用我国的废弃物资源,相当于开启“第二矿山”,大幅减少对原生矿资源的依赖,可有效避免因开采原生矿产导致的生态破坏、环境污染。中国资环强化兜底保障作用,提升资源循环再利用能力,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,提高资源自给率,有力维护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,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可靠的资源支撑。

  市场发展前景广阔,资环事业大有可为、中国资环大有作为。近年来,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逐年扩大,已经由2015年的约2万亿元发展到2023年的4万亿元。到2025年,该产业产值有望突破5万亿元。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重点任务,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公众所了解和接受。没有绝对的垃圾,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,从绿化废弃物到建筑废弃物,从废旧机动车到废旧电子产品,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空间广阔、潜力巨大。中国资环积极展业兴业,立足划转企业“基本盘”做优再生钢铁、做强绿色投资,聚焦资源循环行业难点痛点,加速布局动力电池、电子电器、新能源器件、有色金属等循环利用业务板块,促进形成从高端研发、先进制造到高效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,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。

 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,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。”中国资环着力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循环产业集团,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、最低的环境污染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,从“大有可为”迈向“大有作为”,以服务“国之大者”、担当“国之重任”的实际行动,奋力谱写国资央企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。(资环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