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0月15日

习近平总书记在就组建中国资环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:“坚持创新驱动、开放合作。”创新强则国运昌,创新弱则国运殆。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,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,拼投资、拼资源的老路已经走不通,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,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。
顶层设计是创新驱动的前提,不能“脚踩西瓜皮,滑到哪儿算哪儿”。中国资环把创新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,积极谋划建设创新型企业。成立3个月时召开科技创新大会,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,以模式创新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,以管理创新增强企业运营效能,以数据驱动打造全国性、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。落实创新工作思路,既要以目标为着眼点,科学编制“十五五”科技规划,建立健全集团绿科院、下属企业专业技术中心、基层创新单元一体化科研执行体系;又要以问题为着力点,补短板、强弱项,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,高效运行“行业出题人+开放型创新组织+科技投资牵引人”创新机制。
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。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大而不强、大而不优,传统上严重依赖个人经验、人工作业和低端利用。以科技创新突破重大技术瓶颈,有利于体系化攻关行业难点、堵点,加快构建多层次、立体化、高效率的资源循环体系。中国资环自组建以来,发掘凝练行业关键领域共性难题48项,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,在再生钢铁检判、有色金属冶炼、新能源材料再利用等领域掌握了一系列“独门绝技”。
抓科技创新,既要多出科技成果,又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。要以行业难点、堵点为切入点,整合“政产学研金服用”科技创新要素,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,推动创新成果从“实验室”走向“生产线”,持续催生行业新质生产力。
商业模式创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。破解资源循环利用行业“内卷式”竞争的关键,不在于如何更有效地“卷”,而在于走出低价竞争、同质化竞争泥潭,依托商业模式创新,从“拼价格”转变为“拼价值”。资环链金、锂汇通、润智收、芯碎无忧等平台引领“互联网+回收”新模式,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示范基地、电动自行车换电示范项目先后在津落地,展现了中国资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实践。
商业模式创新既要坚持目标导向,国计民生的需求在哪里,机遇就在哪里;也要坚持结果导向,从纸上谈兵到沙场点兵,不断完善检验评估和推广机制。要打破行业壁垒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合作,贯通回收、梯次利用、拆解、加工、再利用全链条,形成强劲的行业带动力。
数字化是创新驱动的新动能。数据要素作为新型优质生产要素,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。资源循环利用行业缺乏统一数据标准,资源循环全流程信息不畅通不透明。我们要进一步推动数智赋能,加快建设国家级资源循环统一数智化平台,为“线上+线下”一体化回收服务和资源循环利用行业追踪溯源体系提供数字化、智能化基座,为打造全国性、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提供数智支撑。
资源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,也必定是科技产业、创新产业。在推动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,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创新驱动,不断推动产业更新升级,奋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。(资环评)